我国法律规定了哪些诉讼时效

发布时间:2012-11-27 11:25:41


     一般诉讼时效:

     我国《民法通则》第135条规定:一般民事纠纷的诉讼时效为二年。

     短期诉讼时效:

     我国《民法通则》第136条规定:身体受到伤害要求赔偿的;出售不合格的产品未声明的;延付或拒付租金的;寄存财物被丢失或损毁的,诉讼时效期限为一年。

     特殊诉讼时效:

     是指《民法通则》以外法律法规特别规定的时效。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涉外经济合同法》规定:货物买卖合同争议的诉讼时效期限为四年。

     最长时效:

     以上三种诉讼时效,都是从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被侵害时起计算的。

     但是,假如权利人很长时间才知道(比如50年后才知道,再加上二年诉讼时效,就是52年),这会将时效拉得很长,很不利于法院搜集证据和正确解决纠纷。

     为此,我国《民法通则》第137条规定:最长时效为20年,从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适用于一切民事纠纷。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