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金文化----聂中武上“梁山”

发布时间:2014-11-28 10:34:31


    1940年夏季,盘据在萝北北部边境山区太平沟金矿局的日伪警察署以莫须有的所谓“贩金”罪名,逮捕了当地青年聂中武。

    聂中武,达斡尔族人,当时二十六、七岁,五短身材、罗圈腿,长瓜脸、高颧骨,黑脸浓眉,略微凹陷的眼窝里嵌着两只炯炯有神的小眼睛,看上去其貌不扬。

    聂中武的母亲早年离世,他与哥哥聂中文少年时随父亲和叔父从黑河金矿迁至太平沟金矿,主要靠采金谋生。其叔父曾于清末和民国初年当过太平沟的矿警队队长。中武少年时酷爱舞枪弄棒,常跟随叔父到附近山林中打围狩猎,练就了一手好枪法,也养成了倔强坚毅的性格。

    “九·一八”事变后,日寇占领了东北三省。当时的北部边境,黑龙江沿岸,特别是黄金产区,日寇更是屯集重兵,以疯狂地掠夺中国的黄金资源和残酷地压榨矿区的中国同胞。太平沟金矿当时设有一个伪警察署,警察署里共有日寇大小头目十余名,其中两个主要头目是带警佐官衔的板本和渡边。凶狠暴戾的板本任队务主任,阴险狡猾的渡边任特务主任。警察署直接管辖一个警察中队,分若干小分队,共有日寇头目和伪警察一百多人,其中一部分分别驻在都鲁河,老沟、金满沟、大砬子等主要采金点。金矿局还设有一个专门护矿的伪矿警队,有几十人。当时在太平沟街里还驻防一个伪满洲国国兵团团部,团长姓罗,有一百多人。同时,日寇为了镇压当地人民的反抗和抵御来自红色苏联方面的威胁,警察署的特务机构收买和豢养了大批的便衣特务。敌人经常以各种罪名捕杀当地无辜百姓,使太平沟一带人民陷入了水深火热之中。抗战爆发前,聂中武的父亲和叔父都因贫病交加,相继去世。不久,其嫂子聂曲氏也去世了。中武和哥哥中文相依为命,靠采金、送脚和临时打些短工维持生活。因生活贫困,又无固定职业,当地人送聂中武绰号——聂半拉子。时间一长,他的名字渐渐被人遗忘,而他的绰号在当地却无人不知。

    后来,聂养了一匹马,给山里的采金点运送货物,挣了几分金。(因矿区当时可用砂金做流通货币)被看守城门的一个小警察头目知道了,就寻机勾聂赌博,聂中武不干,这个警察头目便怀恨在心,并到特务头目渡边警佐那里诬告聂中武贩金走私。一天聂赶着马从山里运货回来,走到城北门时,被事先予谋好的警察围住,强行搜身,搜出了几分砂金,就硬说是贩金走私,不容分说,就被投进了警察署的监狱。

    聂半拉子能搞贩金走私吗?当地群众没人相信,伪警察们心里也都明白。那些看守他的警察,认为他是个老实人,没啥能耐,因此、过一段时间,对他的监管也有些放松了。聂被捕后,心想,凡是抓到警察署的人,活着出去的很少,干脆一不做、二不休。他怀着对日寇的满腔仇恨,打定了佯装老实,寻机夺枪越狱逃走,去山里找赵尚志抗联队伍的主意。他利用上厕所和放风的机会,留心掌握了监狱的全部情况。

    一天午饭过后,天气很热,警察们都去睡午觉。他看到门口的哨兵一个抱着枪坐在墙根阴凉处打磕睡,一个向厕所里走。机不可失,他巧妙地打开牢房门溜到院子里,又迅速潜入警察宿舍,几个警察都睡着了,他敏捷地摘下挂在墙上的子弹袋和一支三八式大盖步枪,将子弹袋扎到腰间,持枪出了宿舍来到院墙边,见那个哨兵还在打瞌睡,他一纵身,翻墙而过,直奔西面城墙而去。从监狱外墙到西城墙只有一百多米,聂中武两条罗圈腿跑得飞快。这边去厕所的警察一出厕所门,听到院墙外有声响,喊一声“不好,有人!”就跑去开院门,打瞌睡的哨兵也猛然惊醒,待两个哨兵跑出监狱院门时,聂中武正在翻跃西城墙。那时的城墙是土堆的,只有一米多高,两个警察不等举起枪,聂已翻过去了,并借助城墙掩护,直奔西山。哨兵无耐,只好一个跑去报告,一个拉响紧急集合警报。聂上了西山坡,在树林子掩护下,一口气跑上了山顶,跳进一个旧掩体坑,回头向山下村内观望。他居高临下,听得清楚,看得真切:只听村里哨子警报齐响,人声嘈杂,好不热闹。又看到警察中队、矿警队、国兵团全部出动,很快都集合齐了,至少有二百多人,在日寇头目板本和渡边统一指挥下,分三路从东、南、北三面向西山包围上来。

    这时,聂本来可以向西面安全转移,因西面是连绵的山林。但聂想,不能这么便宜他,我要依靠这有利地形,凭自己少年时练就的好枪法,开开杀戒,给他们点厉害瞧,再撤走也不迟。

    他将子弹压满枪膛,沉着地拭目以待。敌人开始向山顶搜索而来,正东面是伪警中队,因有日本头目督阵,警察们不敢怠慢。最前的警察约莫只有一百多米了,透过林本枝叶缝隙,聂瞄准了一个隐约的目标,随之扣动板机,只听“叭”的一声,那个警察应声倒地,右胳膊被贴根掐断了,“嗷嗷”直叫,顺着山坡朝下滚。警察们为了逃避收山,都争着抢着抬伤兵。其余的都躲在大树后,只喊不敢往前上。又过了一会,聂发现左下方五、六十米处有树叶晃动,仔细一看有两三个日本鬼子正悄悄往上爬,是想偷袭。“好哇,送上门了”。他瞄准前面一个就是一枪,正击中脑门,这个鬼子一声没吭就被送上了西天。其余两个见状,没命的滚下山坡,再也不敢上了。

    原来,这三个鬼子是都鲁河采金点警察分队的,来太平沟警察署领取军饷,赶上这个事,想抢个头功,才不知死活的来偷袭,被打死的日寇是一个刚提拔的警尉补(警衔名)。

    聂中武两枪两中,弹不虚发,使敌人吓破了胆。山北坡的矿警队和南坡的国兵团,官兵们都是中国人,他们对聂的遭遇大都怀同情之心,更不愿替鬼子收山卖命,就虚张声势地乱吵乱嚷,朝山上胡乱放枪,谁也不肯在往山顶爬。国兵的罗团长兴奋地对部下说:“真是好样的,有骨头,够中国人!”

    山区太阳落山早,天很快就黑了,搜山的队伍都撤回村里。为了防止中埋伏,天黑以后,聂才离开山顶的掩体坑,向西面山里安全转移。聂对这一带山里情况很熟悉。他从此白天在密林里活动,寻找抗日队伍,偶尔也寻机打冷枪袭击进山的敌伪警察;夜晚到熟悉的采金点,在群众掩护下,寻些吃的东西。有时也劫获单身往山里背东西的矿工,报名“半拉子”,留下需要的东西,把人放走。聂凭自己的机智勇敢,在山里群众的支援和掩护下,巧妙地与敌人周旋。敌人曾多次设计捕获,甚至悬赏捉拿他,都枉费了心机,毫无效果。

    那年秋冬,曾在这一带山区活动的赵尚志率领的抗联队伍已转移到小兴安岭西麓,聂没有找到抗联队伍。后来在采金点听说赵尚志又率队去了苏联,他便决定去苏境内寻找抗联部队。

    入冬,黑龙江封冻之后,聂在太平沟北部的小北沟山里,找到了他哥哥的岳父曲祝山(绰号曲大萝卜)的伐木点,曲给他提供了棉衣和干粮,聂便在一个漆黑的夜晚,从太平沟北面越过边境封锁线,过江到苏联境内寻找抗联部队去了。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