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山区人民法院党组近年来以规范创新审判管理方式,进一步提高审判质效,秉持务求实效的原则,积极构建“点”“线”“面”相结合的审判质效管理网络,通过建章立制、案件评查、庭审观摩等专项活动促进员额法官多办案、办好案。
一、“点”上把控,抓重点领域质效提升。
首先在重点岗位、重点案件和重点环节上下功夫。重点岗位指从事审判、执行岗位的员额法官。严格执行黑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龙法之治》关于案件质量评查的规定,并制定《兴山区人民法院员额法官审判质效考核办法》《兴山区人民法院案件阅核实施细则》。将涉及审判执行的工作任务以签订责任状、周通报月排名、质效考核的形式分配给12名员额法官及其法官助理,以此确保审判执行工作中的各项任务有的放矢,上述制度运行以来,发改案件明显减少。2023年初实行书记员集约化管理,将记录速度快、庭审经验丰富的书记员集中由立案庭统一管理,轮流担任记录任务,实行书记员集约化管理以来,庭审效率、庭审笔录的质量、卷宗装订质量效率明显提高。重点案件是紧盯有上访苗头的案件、上诉案件、改判和发回重审案件、复杂疑难案件、临近审限案件。重点环节是在采取保全措施、适用程序、送达、司法公开等程序上的重要节点,院庭长严格监督和管理,发现存在不规范的情况,及时督促纠正,把好案件各个关口。两年来,有针对性开展专项评查3次,进行裁判文书评查103份、庭审观摩17场,发现问题限期整改,由审判管理部门全程进行动态跟踪管理。对案件进行繁简分流,在繁案中又将劳动争议、买卖合同、健康权纠纷、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纠纷等案由分给专门法官审理,形成精细化的审判工作运行机制。
二、“线”上运行,形成闭合质效提升体系。
重点把握好审判活动的重要流程、细化节点、规范运行,实现流程管理的动态化、精细化、制度化。从立案、分案、排期、送达、保全、立案调解、开庭审理、结案、执行、卷宗装订、案件评查、归档等审判环节,在确保审判信息录入及时准确的基础上,由主管院领导、业务庭长、审管办共同监督,审管办在审判执行流程节点中梳理出71项工作任务,多次在员额法官会和全院大会上进行讲解,将任务完成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和操作说明多次进行推进和提醒,并对完成结果进行跟踪督办,做到“天天盯、日日督”。严格按照审判权责清单及上级法院的相关规定,从不同层级、不同岗位、不同组织、不同职能、不同流程,分别制作相应的司法权力制约监督运行图,尽量做到覆盖全面、周延闭合。
三、“面”上覆盖,全方位研判提升审判质效。
重点把握好审判工作的基本态势和发展趋势。抓审判态势运行情况以及审判质效情况分析,常态化地针对二审发改案件及再审案件、复杂疑难案件认真进行研判分析,在案件评查的基础上分析问题产生原因,并在员额法官会议上进行讲评。审管办认真逐项分析研判全院总体及每名员额法官公正、效率、效果等工作目标的完成情况,通过周通报,月、季排名,半年总结、年终综评的方式,将发现带有苗头性、倾向性的问题,有针对性提出对策建议,以便根据审判态势及时调整工作部署、工作方向,不断积累审判工作经验、统一裁判标准。
近两年以来,兴山区人民法院立足高质高效地审理好每一起案件,通过多种载体和形式强化审判权运行监督,形成了以点成线、以线促面,“点”“线”“面”相互影响的多维度、全覆盖的审判管理新格局,全面提高员额法官的履职能力,从而使案件质量、效率、效果显著提升,不断为辖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优质的司法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