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默奉献办实事,一心为民办铁案——刘涛同志先进事迹材料

发布时间:2020-09-01 15:11:39


默默奉献办实事

一心为民办铁案

——刘涛同志先进事迹材料

刘涛,男,196543日出生,汉族,中共党员,大学文化。从事法律工作30余年,在兴山区人民法院先后任副科级审判员、民二庭庭长,现为信访办负责人、四级高级法官。

作为一名基层法院法官,刘涛同志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出了不平凡的业绩。多年来,刘涛审理的案件调撤率高达95%以上,无错案、无纠缠案、无信访案。由于他业绩突出,先后多次获得“办案能手”、“文明干警”、“优秀干警”、“办案标兵”、以及“全市法院调解能手”、“全省法院调解能手”等荣誉称号。

与时俱进,情系百姓。刘涛同志业务功底深厚、作风廉洁,始终坚持把学习摆在首要位置,及时掌握党和国家的有关方针政策、相应的审判专业理论知识,努力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和驾驭全局的能力。该同志数十年如一日,爱岗敬业、情系百姓。办案中,刘涛同志能紧紧抓住“终于疏导、变逆为顺、及时调处、快速结案”的工作思路,遵守“五个严禁”规定,及时调处大部分民事案件,充分体现了一位人民法官所具有的高度的责任感、强烈的事业心和廉洁自律,无私奉献的高尚品德。在其心中 定纷上争,结案事了”并不是最终目的,“结案是好”才是他衡量自己办案效果的唯一标准,只要案件能最终解决,他觉得所有的努力都是值得的。20195月,当事人王某手捧锦旗来到法院,老人激动地说:“我是来感谢法官的,是你们帮助我这个老人,解决了我的赡养问题,同时化解了三个孩子争抢我的5万元的矛盾,我非常感谢你们”。5月,王某来到法院,要起诉他的三个儿子张某一、张某二、张某三要抢夺他的财产,刘涛听完老人的诉说后,立即带领书记员来到当事人所在社区,整整一下午的时间,他采用“背靠背“的调解方式,在老人和三个孩子家来回奔走,结果没有达成一致意见,大儿子张某一扬言:“就是我人头落地,这5万元也要归我自己。”当天的调解工作没能够取得进展。次日,刘涛与社区主任取得联系,再次做调解工作,在刘涛不厌其烦的开导下,三个儿子终于对老人的赡养问题和财产问题达成协议,老人激动地拉着刘涛,要留他们吃饭,刘涛说:“我们要赶回去,还有案件等着开庭,只要您老晚年过得好,我们比什么都开心。”

爱岗敬业,尽职尽责。作为人民法官,刘涛同志深知应时刻将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把人民满意与否作为衡量自己工作的唯一标准,急当事人所急,想当事人所想。对每一位到法院来寻求帮助与司法救济的当事人都能一视同仁,热情对待。他是这么想的,也是这样做的。多年来他所承办的案件大部分为简易案件,但其中也不乏关系较为复杂的或当事人难缠的案件。俗话说“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尽管案件简单,但开庭、调解仍需严格依照法定程序,大量案件所需要的精力、体力是可想而知的。在繁重的审判任务面前,他都能做到有条有理,忙而不乱。对于调解结案的案件,只要证据确凿,事实清楚,当庭他即会作出调解书,打印后马上送达给当事人;当庭宣判的案件,他严格依法在十日内即向当事人送达了判决书。由于白天的时间基本上用在了开庭和处理琐碎事情上,写法律文书等工作只能利用中午或者晚上等业余时间。

每审结一起案件,承办法官往往要做大量的思想工作,必须要用有效的方方转化矛盾,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办案效率,达到良好的社会效果。刘涛同志以“公心”审理每一起案件,以“诚心”对待每一位当事人,以“热心”帮助需要帮助的当事人,以“耐心”消除当事人的思想顾虑。在亲情、友情与法律之间,他执着的坚守着一名人民法官的职业道德,忠诚的维护着法律的神圣与尊严,用他高尚的人格品质、过硬的业务素质、忘我的奉献精神、踏实的工作作风,在辖区百姓心中树立起了新时代法官公正、高效、文明、廉洁的形象。


 
 

 

关闭窗口